各期目錄
第十七卷第一號(2023.12)
人工智慧在公部門之應用與國家損害賠償責任 | 陳淑芳 |
新聞機器人法律問題初探 | 謝碩駿 |
人工智慧風險治理與監管機制建構之研究--以歐盟監管專法(AIA)與美國風險管理標準為核心 | 郭戎晉 |
從歐盟人工智慧監管框架論人工智慧的治理挑戰 | 吳佳琳 |
憲法法庭18個月新氣象--憲法訴訟法施行初期整體表現評析 | 石世豪 |
COVID-19防疫組織架構之省思--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為例 | 陳陽升 |
第十六卷第二號(2023.06)
網路駭客與內線交易 | 賴英照 |
公務員身分與「利用職務上之機會」 | 王玉全 |
選擇確定與罪刑法定原則──以德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庭裁定 BGH, 08.05.2017-GSSt 1/17為中心 | 許絲捷 |
受囑託殺人罪的規範基礎 | 廖宜寧 |
第十六卷第一號(2022.12)
元宇宙與使用者人格侵害相關法律議題研究 | 王郁琦 |
我國商標識別性減損之虞判斷因素之建立──美國經驗之考察借鑑 | 王思原、張佑碩 |
從方法到因素──對中國大陸法律解釋論的反思 | 申 偉 |
第十五卷第二號(2022.06)
從英國法制論我國網路交易企業經營者締約前資訊告知義務之規範 | 郭娟季 |
不法意識的認定與欠缺不法意識的評價──以最高法院新近判決為核心 | 馮聖晏 |
尋找法學方法論之軌跡──人本主義思維與現代法學之視野 | 陳旺聖 |
第十五卷第一號(2021.12)
德國離岸風力能源法制初探-以集中模式為中心 | 陳信安 |
論台灣防疫刑法的特徵、危機與轉機 | 陳俊偉 |
探討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中合理使用條款之適用與突破 | 江雅綺、劉博文、王綱 |
APEC數位健康議題的發展及數位貿易國際規範的影響 | 林映均 |
第十四卷第二號(2021.06)
學術機構研究人員專利權歸屬與權益分配之研究——以美國與德國為例 | 葉雲卿 |
論公司法第29條第1項在勞動契約判斷上之定位─兼評最高法院106年台上字第983號民事判決 | 吳哲毅 |
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第7條請求權2年消滅時效之起算—評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2066號民事判決 | 戴丞偉 |
維安社會中遭受侵蝕的刑法釋義學-論複合組織內的責任歸咎 | 鍾豪峯 |
第十四卷第一號(2020.12)
政治審判與「正義的胚芽」――從法治原則重新檢視美麗島審判 | 黃丞儀 |
重新檢視現行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9條第1項規定之解釋與適用――以食品健康安全法益的保護為詮釋基礎 | 陳俊偉 |
Intellectual Property for Rural Development: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EU Law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 Szu-Yuan Wang |
市場濫用法的新發展――抑或:論刑法的現況 | Roland Hefendehl著 馮聖晏 譯 |
第十三卷第二號(2020.06)
德國少年監獄替代模式之介紹――以自由型態之少年監獄行刑為核心. | 盧映潔 |
德國公民能源公司法制初探――兼評我國公民電廠推行之法制現況 | 陳信安 |
兩罰規定中法律上推定之研究――以營業秘密法第13條之4事實上推定過失為檢討對象 | 洪兆承 |
商標混淆誤認之虞判斷――以法國與歐盟為視角 | 蘇倚德 |
第十三卷第一號(2019.12)
歐盟網頁超連結著作權侵權責任與新聞網站超連結稅之研究 | 楊智傑 |
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一個新家庭制度的產生 | 劉昭辰 |
勞動契約中違約金條款之合法性探討 | 洪瑩容 |
第十二卷第二號(2019.06)
加班補休與特休遞延法律與實務問題之研究 | 周兆昱 |
犯罪被害人閱卷的基礎 | 張之萍 |
「資安基本權」之研究──以「線上搜索」為核心 | 施育傑 |
第十二卷第一號(2018.12)
美國地理標示法之解析—商標法、產品標示與廣告管制以及農業措施 | 王思原 |
日本環境影響評估法制之變遷與實踐 | 賴宇松 |
論多數保證人及物上保證人間之責任分擔—兼評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1204號民事判決 | 林易儒 |
憲法訴訟2.0 | 謝碩駿、李寧修、陳信安、呂理翔、王韻茹 |
第十一卷第二號(2018.06)
「古都」の景観保護と法 | 山田洋 |
從美英紐德荷之性侵者刑後強制治療看臺灣之困境與出路 | 林明傑、鄧閔鴻 |
逐步除罪化解決毒品防制問題之研究 | 唐順明 |
金融與科技之交會—後Alice時代金融科技專利標的之適格性 | 葉雲卿 |
第十一卷第一號(2017.12)
刑法上著手標準的續造—以德國學說和實務反思我國法應有之詮釋 | 黃奕文 |
論二十一世紀之初的墨西哥刑事訴訟制度變革 | 劉國慶 |
單一專利法院—歐洲爭訟之變革 | Pierre Véron、Nicolas Bouche 著
蘇倚德 譯 |
省思臺灣地方自治與地方財政制度之現況與未來 | 陳淑芳、謝碩駿、羅承宗、呂理翔 |
第十卷第二號(2017.6)
「勞工最低服務年限約款」之研究 | 周兆昱 |
日本裁判員制度的形成與立法歷程 | 王正嘉 |
臺灣反恐現狀及因應對策──借鏡歐盟與德國法 | 馬躍中 |
刑法作為適切手段 | Cornelius Prittwitz 著
陳俊偉 譯 |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第3項修法後之法律適用與信賴保護問題─評桃園地方法院102年度交字第85號、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3年度交上字第40號及桃園地方法院104 年度交字第42 號判決 | 陳陽升 |
第十卷第一號(2017.1)
日本國內二次創作作品之合憲性分析──邁向世界的御宅族(譯文) | 蔡鎛宇 |
OTT發展之隱私與個人資料保護問題初探 | 翁逸泓 |
網路藥局法制之比較研究 | 郭戎晉、李姿瑩 |
合併仲裁法律問題思辨 | 張建 |
第九卷第二號(2016.7)
法律作為志業 | 翁岳生 |
德國修復式正義之近期發展與實踐狀況 | 盧映潔 |
從家事紛爭當事人之「準諮商」需求談家事法院功能 | 郭書琴 |
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資格取得之憲法問題──以司法院釋字第655號解釋為中心 | 林子傑 |
第九卷第一號(2016.1)
民辦都更之私程序法與司法審查──以最高行政法院102年度判字第765號判決為例之評析 | 許登科 |
美國著作權法定授權制度之研究 | 楊智傑 |
債權效力不動產優先購買權之法律效果 | 黃健彰 |
一種路徑的新嘗試:由憲法「經濟價值秩序」論「職業自由」之保障內涵──以「性交易行為」為例 | 霍酩壬 |
日本之刑事司法改革的最新動向──以新型偵查手法之引進為中心(譯文) | 劉芳伶 |
第八卷第二號(2015.7)
不執行業務股東兼任經理人者之監察權行使──以請求權基礎之方法探討 | 楊君仁 |
真品平行輸入與商標權之侵害 | 陳匡正 |
論董事分年改選之容許性 | 李俊霖 |
基因改造魚對人體及自然環境的影響及其因應 | 蔡達智 |
在中小學與大學之受教育權(譯文) | 黃相博 |
第八卷第一號(2015.1)
教育主管機關對大學行政監督之界限 | 吳志光 |
大學自治的憲法要求與其對教育行政的規範效果 | 陳愛娥 |
論載貨證券管轄權條款之問題 | 羅俊瑋 |
論美國懲罰性賠償金倍數比例之趨勢 | 李志峰 |
第七卷第二期(2014.6)
我國能源相關基金之現況與展望--以規範功能面避免疊床架屋之觀點為中心 | 高銘志 |
論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及心肺復甦術急救之法規範--評緊急醫療救護法第14條之1、第14條之2修正草案 | 李郁強、趙俊祥 |
建立性侵害加害人較佳社區公告制度之探討 | 林明傑、陳慈幸、許正昊、王聖豪 |
美國著作人格權之研究--以大型裝置藝術與場域特定藝術為例 | 楊智傑 |
第七卷第一期(2013.12)
司法工作者應有的法律專業倫理 | 翁岳生 |
法的解釋與法律倫理的概念觀 | 顏厥安、王照宇 |
台灣法律倫理規範反思--從「司法不公」與「司法公正」談起 | 江玉林 |
法律倫理作為角色倫理? | 高思博 |
律師作為證人時拒絕證言權範圍之研究--以專利侵權意見書為討論中心 | 葉雲卿 |
海上運送人法定免責事由--以我國海商法第69條的規定為中心 | 劉宗榮 |
從Mallinckrodt, Inc. v. Medipart, Inc.案看美國專利權耗盡原則售後限制的效力 | 藍弘仁 |
第六卷第二期(2013.6)
論我國海商法船舶所有人限責額度的妥適性──海事限責公約2012 年最新修正有感 | 黃裕凱 |
國際安全管理規章對海上運送人責任之影響──兼論最高法院100 年台上字第1951 號判決 | 羅俊瑋、賴煥升 |
美國電子監控性犯罪者的經驗──以美國加州為例 | 王紀軒 |
論法院闡明義務之目的、功能與範圍界限──以德國法為中心 | 劉明生 |
第六卷第一期(2012.2)
台灣法學典範的反思——從德國當代法科學理論的興起談起 | 張嘉尹 |
中國大陸最新內幕交易犯罪司法解釋反思性審視——以反內幕交易刑事司法規則優化為中心 | 謝杰 |
資訊自由法的當前課題 | Friedrich Schoch、謝碩駿 |
跨國關係企業常規交易價格預先訂價法制之研析 | 張哲瑋 |
德國海商法修正草案之宏觀觀察 | 許美玲 |
第五卷第二期(2012.6)
我國造林獎勵金制度之檢討 | 鍾秉正 |
老年農民福利津貼制度之檢討 | 張桐銳 |
中國反壟斷法對於壟斷協議之規範 | 謝國廉 |
損害賠償作為承攬人抵押權擔保債權之探討 | 黃健彰 |
撤銷違法處分之除斥期間及受領給付返還請求權之時效問題 | 劉如慧 |
第五卷第一期(2012.1)
民法物權編農育權規範評議 | 朱柏松 |
獨立專家在併購交易應有之功能及法律地位 | 王志誠 |
公務人員性騷擾事件救濟之探討–以性騷擾防治三法之規範為核心 | 吳志光 |
大學生對學校處置不服之救濟–在司法院釋字第六八四號解釋之後 | 陳淑芳 |
國際刑法面臨轉折點:從特設懲處到依據條約建立之普遍性體系 | 潘鄉 |
第四卷第二號(2011.7)
論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中甄審階段之法律關係與救濟 | 陳耀祥 |
國家賠償事件中之過失相抵原則 | 吳秦雯 |
從日韓工時法制之變革展望我國工時法制 | 李玉春 |
土地增值稅存廢之研究 | 曾邑倫 |
商標使用形態理論:反思與超越 | 付繼存 |
第四卷第一號(2011.1)
民法登記對抗效力規定適用疑義解析以流抵契約登記之對抗效力為討論中 | 朱柏松 |
大學教師升等制度之性質與升等審查之原則 | 陳淑芳 |
論擔保物權從屬性及其突破 | 黃淳鈺 |
著作權恆永久?著作權存續期間延展之憲法爭議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Eldred v. Ashcroft案為探討核心,兼論我國可能之思維 | 許炳華 |
第三卷第二號(2010.7)
憲法之「科際整合」研究的意義與可能性一個方法論的反思 | 張嘉尹 |
論國會預算審查權之法律界限 | 簡玉聰 |
美國專利法制之懲罰性損害賠償規範與確定原則從美國專利改革談起 | 李柏靜 |
國會議員之法地位探討我國法與德國法的觀察與比較 | 陳正根 |
NAFTA、日墨FTA關於「爭端解決專章」規範之比較研究:以適用範圍、仲裁程序為中心 | 易建明、陳喬琳 |
Patent Licensing under FRAND Regime and Competition Clauses of EC Treaty in a Standard Setting ContextA View from Europe | 江雅綺 |
第三卷第一號(2010.1)
繼承制度中的意思與規範從概括責任移行至限定責任的法制思維 | 吳煜宗 |
愛上「陌生人」?法律體系管制親密關係之分析 | 陳宜倩 |
論政治性的敵友之分一個對於Schmitt理論的初步考察 | 陳弘儒 |
大專院校教師升等資格審查之研究 | 楊東連 |
從人格權歸屬論子女稱姓選擇權 | 林燕華 |
第二卷第二號(2009.7)
人性尊嚴的重量評析大法官釋字第656號解釋 | 張嘉尹 |
中國大陸反壟斷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之關連性分析以「競爭行為」為中心(下) | 紀振清 |
公務員財產來源不明罪立法之研究 | 陳鋕銘 |
臺灣的勞動法教育之觀察與省思以法律學系之課程為中心 | 王能君 |
德國法上主張對方違反不正競爭防止法之警告函 | 許忠信 |
第二卷第一號(2009.1)
改寫異性戀霸權腳本?通姦罪與罰之女性主義法學透視 | 陳宜倩 |
論我國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規範之刑事責任 | 王勁力、周天 |
中國大陸反壟斷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之關連性分析以「競爭行為」為中心(上) | 紀振清 |
論國際法與國內法相互之關係以檢討「國際法優位一元論」為中心 | 李明峻 |
評析美國專利改革法案以提升專利品質為目的的思考 | 李柏靜 |
第一卷第二號(2008.6)
臺灣憲改的途徑選擇以臺灣憲法變遷為脈絡的思考 | 張嘉尹 |
通傳會組織法違憲案鑑定意見書暨釋字第613號解釋評析 | 江耀國 |
評析中國大陸以反壟斷法規制「行政壟斷」之歷程及現況 | 紀振清 |
我國專利鑑定機關對禁反言運用之研究 | 粟國泰 |
過失原因自由行為之研究 | 蔡孟兼 |
從手術同意書論告知後同意法則 | 胡碧嬋 |
第一卷第一號(2007.12)
社會儀禮與宗教活動的分際日本「宗教自由」裁判評析 | 吳煜宗 |
全球禽流感防疫體系中台灣對克流感強制授權之正當性 | 顏上詠、周于舜 |
大學法律學系行政法學教學之芻議 | 陳淑芳 |
租稅國理念下之財產繼承制度以遺產稅之憲法意義為中心 | 藍元駿 |
產品置入的言論型態與管制兼論美國商業言論發展 | 宋佩珊 |
適用公共授權契約如何在自由軟體社群中實現理想主義 | 謝國廉 |
第四期(2007.3)
醫療刑法的「假設同意」 | 古承宗 |
中國香煙廣告法律問題探討 | 洪賢智 |
物之出賣人權利無缺及權利存在給付義務 | 游進發 |
面臨轉型期的台灣憲法─2003年公民投票法的挑戰(日文) | 吳煜宗 |
美國法與法律制度中對性侵害被害人之偏見與迷思(英文) | 法思齊 |
第三期 (2006.7)
美國產學合作制度利弊之檢討-台灣科學技術基本法之借鏡 | 王偉霖 |
中國香煙廣告規範與基本權利保障之研究 | 洪賢智 |
智慧財產證券化之研究 | 莊永丞 |
對行政執行行為不服之第一次權利保護-評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四年度裁字第一二二八號裁定 | 陳淑芳 |
論東亞經貿整合談判之法律分析 | 王震宇 |
我國刑事訴訟制度改革之回顧 | 沈君玲 |
以批判之角度探討東南亞國協在專利法領域之合作 | 謝國廉 |
第二期(2005)
科技於法律程序上之應用-以線上糾紛解決途徑為例 | 王明禮 |
公設財團法人之管理與改制之可行性分析 | 吳美儀 |
美國法上有關公益事業之規範與啟示 | 林 桓 |
財團法人法草案中有關「財團類型及設立」之建議 | 劉昭辰 |
定型化契約條款與著作財產權之限制 | 陳人傑 |
第一期 (2004.5)
產業利用性之理論與應用 | 鄭中人 |
新穎性之理論與實務 | 謝祖松 |
非顯著性之理論與實用 | 董安丹 |
我國問題金融機構處理機制探析 | 李智仁 |
國土規劃法制之研究—以內政部國土計畫法草案為中心 | 王泓鑫 |
資訊時代隱私權理論基礎初探 | 王郁琦 |
解決台灣電影盜版問題的商業模式與法律策略 | 楊智傑 |